留醉茶寿山
2021-01-12 14:25:10 作者:薛 维 来源: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网友评论 0 条
今日焦点关注
“嫩绿的茶园、嫩黄的茶水、灵巧的手指,盈盈彩袖、甜美芳容、闪亮芳华,是茶寿山的独特的风景、是茶寿山别样的风情。”
以上是著名诗人孙淑香女士在茶寿山茶艺师黄文敏的茶台前的絮语,她在2020年一个清凉的秋夜,在茶寿山抒发“醉水中天、壶中月、梦中云,问为谁愁、为谁瘦、为谁颦?”感叹,使得陪同的我等惊叹不已。风掠过茶寿山的茶林,也掀动茶艺师的秀发。寒山野岭、野茶氤氲,是有种“帘中月、楼中影、花中人”的景象,但她跟茶艺师同为如花年华的女人,茶寿山的茶女是用什么触动了她“天涯逐梦”的感触,让她留醉茶寿山。
茶艺师黄文敏靠一双灵巧的手,一汪灵动的双眸,一套优雅的茶艺,走过她的“岚翠堂”,走向大江南北无数茶台,甚至一度在韩国的首尔驻足。她是凤冈茶、遵义茶、贵州茶的使者,把谢晓东先生独创的一套“凤茶八式”演绎得炉火纯青,但茶艺毕竟就是茶艺,用一种意境把一个诗人,特别是女诗人陶醉到销魂的地步,除了“凤茶八式”本身的内涵外,离不开黄文敏当时特意营造的属于她的氛围。
品味黄文敏的茶艺,首先要体味她恬静的仪式感,每一台茶艺的开台,她都用她的“随意”来推动一种恬静的仪式感,这种仪式感感染着台前的每一位品茶人。
人们都看到过依偎在楼台边的倩影、徘徊在雨巷间的纸伞、流连在斜阳外的身姿,但你难得见到茶桌前的茶女随意烘托出来的恬静。黄文敏用她的这份恬静,把仪式感推动得恰到好处,好似“一马离了西凉界,江湖再无烽烟急”的从容,这种从容需要天长日久的修为,还需要与生俱来的灵气与聪颖。诗人兴许就是为这随意的恬静的仪式感所惊骇,才有那种发自内心的感动,从她的感动里,我们读到了黄文敏对于传统茶文化的理解。
因为仪式感的基础,黄文敏在举手投足间给“凤茶八式”创新了“遇见”的内涵,一匙茶叶在她灵动的茶壶里,那样千呼万唤、那样欲语还休,然后风姿舒展,把那种对茶的热爱小心翼翼地呵护出来。她小心翼翼地投茶,投出人间的依依不舍;小心翼翼地洗茶,洗出江湖的一路风尘;小心翼翼地冲泡,泡出热爱的款款深情。
她在凝聚着对茶的热爱的同时,输送出每一份“今生有缘”的味道。因为今生有缘,才来到茶寿山,才有同这里的茶的遇见。看夕阳西下、层林尽染,听松涛阵阵、落木萧萧,品苏贵仙茶、述往思来。
有了仪式感,才有了遇见的涵义,光有遇见是不够的,黄文敏把茶艺的根本根植于对茶的尊重。尊重来源于茶的来路,怎样让品茶者感受到采茶女在茶园里千挑万选的辛苦,体味出茶叶在炒制过程中,经过惊天动地地脱胎换骨后,才来到茶客杯中的归宿……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,把每一丝尊重都融进冲泡每一片茶叶的过程中,让内心托起感恩、让一招一式充满回望、让挥洒的肩背扛起敬仰。
同茶叶一起回望,回望茶叶在肥沃的土地上快乐地成长;回望茶农在茶叶身上一年四季的希望。茶叶来到人间,在歌台舞榭里轻曼风流,在繁忙工棚里快意乡愁,在市井小巷里逐浪放歌、在明月高楼上桃李春风……
黄文敏是把尊敬融合在茶艺中的茶艺师,她的茶艺里,茶叶从茶农手上走向大千世界,除了那种身不由己、那种无可奈何外,更多的是豪情万丈。茶叶也渴望着自己的价值,一头是茶农获得的满意的收成,一头是购买者获得的快意的享用。
黄文敏钟爱着凤冈茶。即使有一千种茶从她手边走过,她依然能挑得出哪一种是凤冈茶,因为其它茶是来自于茶树的味道,而凤冈茶则是来自土地的味道。
更多精彩内容,请关注伴夏茶网(茶社会)微信公众号banxiachawang
责编:画中仙窗外碟
此新闻来自于"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"
版权声明:
① 凡本网注明"来源:伴夏茶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伴夏茶网,转载请务必注明"来源:伴夏茶网", http://www.bensino.com。违反者本网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。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的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资讯热点